在大阪浪速區路邊看到的「交通弱者用按鈕」,應該讓很讓一般人感到
好奇,到底何謂「交通弱者」?
其實「交通弱者」這個名詞,在日本的學術界一直沒有很嚴謹且統一的
定義,會用在實際的交通工程語彙,令我感到有些意外。籠統來說,交通弱
者在一般日本人眼裡的定義,就是在當下不能隨心所欲移動的人,除了我們
容易聯想到的行動不便長者、身心障礙人士以外,可能也包含了孕婦、受傷
的人、或手持重物導致行動不便的人,至於老當益壯的老人、身手靈巧的婦
人自然就不在「交通弱者」的範疇裡了。或許在實際給民眾操作的設施上,
寫上通俗易懂的語彙,遠比符合學術上嚴謹的要求來的重要吧。
仔細端詳一下這個按鈕所處的環境如下,是一條在大阪市區路幅算寬的
雙向四車道市區道路,到了晚上,這個鄰接鄰里公園的路口開始沒有時相管
制,也就是所謂的「閃黃燈」路口,就四肢健全的你我來說,要過這個馬路
實在不費吹灰之力,但對於交通弱者來說,在有需要的時候按下這個按鈕,
等到綠燈亮起時再安心的通過馬路,不啻是多了一份安心的保障。
同時注意到人行道高度,在這個路口是與車道切齊的,讓交通弱者
不用費力「上下」人行道,是不是比台灣的人行道在路口做一個斜坡
開口要來的更貼心呢?
落實人行道與車道的「無高差化」,也是近年日本國土交通省施政的
重要目標,現在日本的人行道已經儘量朝向這個目標努力,也就是除了人
行道與車道之間的緣石隔離以外,基本上人行道與車道的高程是要一樣的。
在台灣或許還有汽機車佔用人行道的隱憂,不過大城市平坦的人行道
確實也逐漸增加了,希望我們能多多加油。
關於交通弱者的詳細理論與文獻,可以參考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葉光毅
老師的相關著作。
關鍵字:交通弱者
本部落格所有文章需要作者同意才能轉載、引用喔!
留言列表